强化“四维融合” 落实五育并举 推动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凡星闪烁-仁医良师”云岭思政教育品牌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创新载体、强化实践、整合资源,形成了“医学+思政”“榜样+实践”“省级辐射+校级深耕”“教育家精神+医者精神”四维融合模式,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医学+思政”相融合,创新“大思政课”体系

学校结合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反馈意见整改、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行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将活动经验转化为常态化课程模块,纳入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开学第一课+分课堂+实践课”的课程链。一是挖掘育人富矿,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组织思政课教师将李秉权、胡素秋夫妇先进事迹融入“开学思政第一课”,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设置“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专题,围绕“医德养成”核心,设计医学人文专题思政课。依托“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医分课堂,将思政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系统整理李秉权、胡素秋等昆医名师事迹,通过微电影、雕塑致敬仪式、微党课等载体,传承他们“生为人民服务,逝为医学献身”的大医精神,培养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精神。同时,注重体医协同育人创新,发挥学校游泳队、田径队等获奖团队和个人代表顽强拼搏、爱校荣校的示范效应,加强医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培养。鲜活的思政资源也为学校参加理论宣讲活动提供了源头活水,学校荣获2025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活动面对面宣讲语言类一等奖1项,视频类宣讲优秀作品2项和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二是拓展育人场景,构建沉浸式思政课堂。通过校史剧《筑梦昆医》、舞台剧《无畏》《爱如长风》、心理剧《追不上的背影》、反诈小品《刷单“局中局”》等原创剧目展演,创新思政教育表达方式,开展沉浸式思政教学,促进医学人文与医学生职业道德相融合,以艺术实践激发情感共鸣,实现“演—观—思—行”的育人闭环。               

二、“榜样+实践”相融合,提升医学精神塑造力

学校聚焦受众需求,针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抗压能力、价值选择等成长痛点,教师课程思政设计、师德涵养等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思政供给,提升精准化育人成效。一是多维度榜样展示,厚植家国情怀与医学精神。挖掘校内外先进典型,选树校内外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领域内的师德标兵、科研领军人才、科研团队、教学名师等作为“昆医榜样”走上讲坛讲述扎根基层、救死扶伤、科研报国的故事,展现医学生、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不同群体的奋斗历程,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师生的行动自觉,以真实案例激发师生使命担当,引导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二是创新思政载体,打造品牌活动矩阵。创新“医学+微党课”模式,打造《无语良师,为党增彩》等特色党课,以党员讲述、师生共学形式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与医学使命的融合。拍摄微电影《我的无语良师》,通过“医学+艺术”表达医学生奋力筑梦的价值追求,展现医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剧绎仁心》情景剧通过展现医患沟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场景,提升医学生医德践行能力。三是强化知行合一,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展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学生科创团队的拼搏故事,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三下乡”、义务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社会服务场景,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三、“省级辐射+校级深耕”相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是整合资源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以“凡星闪烁-仁医良师”云岭思政品牌项目为纽带,主动融入全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联动全省医学院校形成思政教育协同效应,助力构建全省高校“省-校-院”三级育人网络。学校2024年秋季学期举办的医学类大学生“开学思政第一课”覆盖全省20余所医学院校、观看人数达16.76万人次。同时,整合学校、医疗机构、社会榜样等多方资源,拓展思政教育的实践场域与国际视野,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平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医学人文教育与研究中心等平台,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邀请临床一线医者、优秀校友、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等分享奋斗历程,增强思政教育的行业贴近性。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吸引近8万余人次参与“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医分课堂活动。二是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三维融合”,构建“五位一体”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不断形成,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2024年以来,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02‰,彰显思政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的协同效应。学校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分别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5人分别被评为云南省年度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高校班主任。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云南省最美大学生”称号,一大批青年学子在全国全省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及体育竞赛等活动中获得重要奖项。

四、“教育家精神+医者精神”相融合,提升师德涵养引领力

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师德引领,构建“组织引领—榜样示范—实践内化—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师德涵养体系。通过“双结合、一融通”的医教协同创新路径,推动教育家精神与医者精神融合贯通、师德培育与医德养成协同共进,着力打造时代感强、医学特色鲜明的“昆医榜样”师德教育品牌。举办“昆医榜样”师德讲坛,“中国好医生”“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桂科、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索道医生”邓前堆、“背篓医生”管延萍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领域内的师德医德标兵走上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讲台,宣讲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2024年5月,学校在李桂科医生所在的洱源县炼铁乡山石屏村挂牌成立“昆医榜样”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先后拍摄《先行者》《大医之德》《昆医梦 向山行》系列专题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生最喜爱教师”“红云园丁奖”等各类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身边人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学校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品位的“大先生”。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5  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