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医科建设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紧扣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立足边疆医学教育实际,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深化沪滇协作,创新打造临床医学专业“5+3”交大医学班,以“四个聚焦”推动“四个着力”,构建起“校校联合、引智引培、协同育人”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云岭大地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一、聚焦协同机制,着力体系构建——筑牢跨校联合育人根基
以机制创新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双校联动、全程协同”的培养体系。2021年,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将交大医学班项目作为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核心工程,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项目领导小组,明确第一临床医学院为责任主体,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及日常管理,并制定《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临床医学专业(交大医学班)本科生培养与管理办法》,形成“顶层设计—组织保障—全程质控”的闭环管理机制。
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等专家多次到校考察指导,两校就课程设置、师资共享、实习安排等开展常态化互访交流,构建起“双导师+辅导员+教学管理员”四轨管理体系。通过校校协同,既发挥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又立足云南医学教育实际,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被纳入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典型实践。
二、聚焦精英培育,着力模式创新——打造“严进优出”培养生态
以精准遴选与动态管理为核心,构建“精英化、高质量”的培养模式。项目面向云南省生源单列一本招生,严格遴选优质生源,实行35人小班化教学,2021-2024级累计招生140人,录取分数均远超一本线。2025年新生录取最高分635分(排名2260),最低分620分(排名4699),考生分数在省内考生前2.7%以内,为云南省内高校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生源质量在云南省名列前茅且持续提升。
创新“动态淘汰补位”机制。学生在校期间若不符合培养要求,将转入普通班;同时从同年级普通班择优选拔优秀学生补充,既保持班级整体质量,又注入竞争活力,形成“严进严出、优中选优”的培养生态。此外,完成学业且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可直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上海交大优先接受推免生,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三、聚焦能力提升,着力育人改革——深化“学研用”一体化培养
(一)“早科研+早临床”,厚植创新与实践基因
推行“科研启蒙+临床感知”双线培养:一年级下学期即启动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实现全覆盖,2021-2023级学生已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9项、省级16项、校级33项;组织暑期医院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环境,培养职业认同感。2021级刘书睿同学凭借科研项目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银奖,展现出较强的科研潜力。
(二)“双导师+名校师资”,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实行“学业总导师+学业导师”双导师制,每5名学生配备2位高级职称导师,已为四届学生配备58名学业导师,覆盖基础与临床全阶段。同时共享上海交大医学院优质师资,8位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讲授《生理学》《系统解剖学》等7门核心课程,实现“在校享同质教学”。
(三)“教学改革+场景模拟”,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创新采用“翻转课堂+CBL整合教学+微型情景模拟”模式,如《临床技能课》压缩基础操作课时至70学时,新增20学时“微型情景模拟案例+PBL反思讨论”,通过综合病例训练提升学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此外,每年学校全额资助并组织学生赴上海交大医学院参加暑期研学夏令营,2021-2024级累计139名学生参与,通过专题讲座、实验室参观、瑞金医院见习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四、聚焦资源保障,着力质量提升——夯实人才培养物质基础
以资源倾斜为支撑,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全要素保障。学校单设专项经费,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及学生科研活动,图书馆、重点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等优质资源优先向项目学生开放。
强化师资培训,先后选派100名临床骨干教师赴上海交大医学院参加教学能力培训,分两批派出5名教师及管理人员赴牛津大学开展教学培训,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2025年, 2021级35名学生全体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毕业实习,为充分发挥交大名校名医在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科研启发等方面的作用,学校划拨专项经费100余万元在实习基地旁边为学生租用住房,解决实习学生后顾之忧,全方位保障培养质量。
五、培养成效:育人为本结硕果,示范引领显价值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1.学业成绩突出:2021级必修课平均成绩85.59分,2022级达87.54分,均远超普通临床班;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亮眼,2021-2022级全部通过四六级,2023级36人全部通过四级、21人通过六级。
2.综合素质优异:四届学生中,109人递交入党申请书,2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7人发展为中共党员;累计获校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其中国家奖学金10人、省政府奖学金5人,2021-2023级连续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
3.科研能力凸显:学生在基础医学创新论坛、科研英语演讲等赛事中屡获佳绩,2021级谢莹同学的“孔道形成蛋白βγ-CAT提高黑色素瘤疫苗免疫原性研究”等9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科研潜力持续释放。
(二)示范引领作用广泛辐射
项目形成的“沪滇协同、精英培养、全程质控”模式,为地方医学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其成果对我国边疆地区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社会认可度持续扩大。
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化沪滇协作,优化“四个聚焦、四个着力”培养体系,为边疆地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昆医方案”,培养更多扎根云岭、服务健康云南建设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