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20日,第60届国际侧凸研究学会(SRS)年会在美国夏洛特城召开。开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二院”)副院长王迎松教授带领脊柱团队,携脊柱畸形领域最新研究成果《Spinal Growth Regulation by Interfering Chondrocytes Function in Growth Plate is a Potential Treating Method for Scoliosis:Preliminary Study in Piglets》参会。研究成果在全球众多高水平稿件中脱颖而出,独家斩获SRS最高奖:"Russell A.Hibbs最佳基础/转化研究奖”。这是中国研究首次获此国际顶级奖项,是昆医附二院脊柱团队多年耕耘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全球对中国脊柱外科实力的高度认可。
昆医附二院脊柱团队(张兆全博士:第一作者,王迎松:通讯作者)荣获Russell A.Hibbs最佳基础/转化研究奖
SRS作为全球公认的脊柱畸形领域顶级学术组织,成立于1966年,其入会条件苛刻,全球仅1179名会员,均为全球顶尖脊柱矫形外科医生、研究人员等;昆医附二院脊柱团队现有2名正式会员:解京明教授和王迎松,1名候任会员:赵智主任。
解京明教授、王迎松副院长、赵智主任(从左至右)
Russell A.Hibbs奖作为SRS最高奖项,仅颁发给当届最好的基础科学和临床论文(各1篇),2025年全球1206篇投稿中仅10篇入围,竞争异常激烈。昆医附二院骨科团队的胜出,打破了国际高端医学奖项“西方主导”的格局,是中国在全球脊柱畸形领域影响力和实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标志。该奖项更是团队“老中青”3代协同攻关的结晶——团队秉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基础研究为支撑”理念,针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这一世界级难题,耗时10年开展实验及临床研究,最终创新提出了“通过干预生长板软骨细胞功能调控脊柱生长”的治疗理念,为儿童EOS患者提供“无金属内固定”新方案,也为全球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
昆医附二院脊柱团队2010年至2025年共参加38次SRS大会并作交流发言
2010年,昆医附二院脊柱团队在解京明教授的带领下首登SRS年会舞台,并开启了“持续深耕、不断突破”的国际学术征程:15年来累计获大会发言38次,内容聚焦脊柱畸形诊疗关键难题,涵盖临床技术创新、基础机制研究等多维度;仅2014年,团队4篇研究成果便包揽大会一个章节的发言及讨论,展现扎实学术功底;2013年、2015年,作为全球最早开展经后路全脊柱切除术(P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中心之一,受SRS委托举办两届“国际导师教程”,为全球同行无私分享宝贵经验;此外,核心成员王迎松与赵智,先后获得SRS学会Global Outreach Program (GOP) Travelling Fellowship。近3年来,团队青年医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有5名青年医生成果亮相SRS年会,其中EOS领域研究更是连续2年入围Russell A.Hibbs奖提名,2025年张兆全博士代表团队成功登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13年SRS国际导师教程
2015年国际学习班
此次获奖不仅是中国脊柱外科领域从“追赶前沿”到“定义前沿”的里程碑,更凝结着昆医附二院骨科脊柱团队20余年深耕脊柱畸形领域的坚守与荣耀,这份荣誉也将点燃中国医学科研创新热情,吸引青年人才投身该领域。未来,团队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深化“老中青”协作,推动“无金属内固定”成果临床转化,让成果惠及更多患儿;积极发挥标杆作用,带动创新,助力昆医附二院打造国际一流骨科中心,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科技强国梦注入动力。
昆医附二院骨科脊柱团队